第五十章:突飞猛进的发展-《奋斗明末之有个客机空间》


    第(2/3)页

    山寨打铁铺内,一张简易的木桌上已经摆了两把刚打造好的样铳。

    林峰拿起一把来看,火铳长约1.2米,重5.5斤,采用了后装子铳的形式,一把枪配六个子铳,并采取了燧发装置,射速大大提升。

    林峰装上一个子铳,举枪瞄准100米外的靶子开了一枪。

    毫无意外,没有打中!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用一支没有膛线的火铳想打中百米外的目标,只能靠概率。

    “大人,我们已经经过试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赵知新看出了林峰脱靶的尴尬,连忙上前解释道。

    “哈哈,火铳杀敌本来就靠密集射击,本官打不中也很正常。”林峰脸皮比想象的厚,反正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刺刀呢?”林峰仔细一看火铳上没有刺刀,就接着问了句。

    “刺刀可以装上,射击的时候又可以拿下来,防止影响瞄准。”赵知新边说边拿出一把刺刀装了上去。这个设计跟现代的步枪刺刀很像,也可以看出赵知新的设计能力。

    林峰拿起装好刺刀的火铳看了一下,用料厚实,做工精致,散发这金属特有的蓝光,果然是一把杀人造反、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器啊。

    “很好,参与制造这把火铳的工匠每人发赏银5两,知新你拿10两,只要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就要重奖工匠。”工匠在大明的地位很低,林峰也是有意识地通过奖励提高工匠在集团的地位,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多谢大人!”几个铁匠闻言都是大喜,5两银子相当于他们两个月以上的工钱,当然是开心了。

    “大人,这款火铳还请您赐名。”赵知新请示道。

    “这款火铳源自你祖父设计的掣电铳,我们仅仅做了一点改进,我看就叫‘掣电一型’火铳吧”林峰回答道。

    “多谢大人!”赵知新听了后自然是非常开心,他祖父呕心泣血之作先给朝廷没有得到任何重视,没想到在一个小县里要发扬光大了,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跟随林峰的信心。

    之后,林峰又跟他们讨论了一下火铳量产的问题,提出了流水线作业的概念,分工生产火铳各个部件,依靠良好的度量衡体系保证每个配件都可以严丝合缝,提高火铳的产量和战时的维修能力。

    林峰对这些现代工业常识没什么感觉,信口就说来了,但听到赵知新耳朵里就如同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得他对工艺制造有了全新的理解,对林峰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