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包饺砸(求月票)-《美食从麻婆豆腐开始》


    第(2/3)页

    小福贵虽然生性活泼,而且在读书时脑子也活泛,但总会被陈年猝不及防的套路给套中。

    现在的陈年可以说是狠狠的将小福贵的心理拿捏住了。

    “好,我学!”

    小福贵一听到能把别的小孩比下去就两眼放光。

    “嗯,行,那你去洗手吧,记得把手洗干净点,等一下让你爹娘检查。”

    没过多久,小福贵洗完手回来。

    高跟柱看了一眼,手心手背都洗得很干净,指甲缝里也没有了黑泥。

    “可以,挺干净的,去跟你陈年哥学包饺子吧。”

    最后小福贵直接坐在了陈年所坐的这一条长凳上。

    只不过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有点不太够,就他们这种挤着包的方法,小福贵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做出来。

    每次捏的要么就是把馅儿都挤了出来,要么就是把面捏的格外长,每个饺子都形态各异,绝不重复。

    “你这个不行啊,看着像个猪八戒包饺子一样,哪个好人家的饺子长这样啊?”陈年摇了摇头,“这样吧,我教你一个简单一些的。”

    说着陈年从小福贵手中接过被他捏的乱七八糟的饺子重新修整了一下,之后才放进篦子里。

    “现在你跟我一样,先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里。”

    “然后把馅儿放进去。”

    “不行,你这个太少了,搞出来和吃煮面片一样。”

    小福贵听后又舀了些肉馅放进去,之后陈年又摇摇头:“你这个也不行,太多了,再弄出去一点点。”

    “好,现在把饺子皮对折,把他们的边边捏住。”

    陈年耐心的说道。

    不过说完之后他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在这边呆了这么长时间,说话好像也开始被潜移默化的进行着影响。

    尤其是在每个句子的最后都喜欢加一个“了”或者“哇”又或者是“么”

    比如你干啥了?

    你行不行了?

    你要睡觉了?

    这样的。

    现在想一想,这边好像都喜欢用“了”和“么”来代替“吗”、“呢”这样的语气助词。

    而“哇”和“么”则是更多的用来代替“吧。

    有时候在外面听到有人说吃饭么,这并不是询问的语气,而是一种很肯定的语气。

    而且除了这个之外陈年还发现这边的人们喜欢用叠词。

    就像是吃药药,吃饭饭,捏住那个边边,小本本,水杯杯这样的,在外人说来就好像是卖萌一样的词语,但在山西这边特别常见。

    从小孩子到老人说话都是这个样子。

    还有就是陈年在这边还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就是“不待老去”,起初光看字面意思还挺有诗意的。

    但在这边的意思纯粹就只是懒得去某个地方。

    而陈年没想到自己现在也开始说边边了。

    只是这话不管是现在他自己说还是别人听来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看着陈年把饺子边捏好之后,小福贵也有样学样。

    “捏紧了吗?一定要把它捏住,不然到时候煮着煮着就漏了。”陈年又提醒了一句。

    而小福贵则是在仔细检查过后大声说道:“捏紧了!”

    “嗯,接下来就是用大拇哥,扶住后面的这个边,二拇哥放在前面轻轻的用大拇哥往前一推,让它和这边重叠起来,最后把二拇哥拿回来放在这里轻轻一捏就好了。”

    陈年以慢动作进行展示,小福贵一开始还是捏不好,但他尝试了几次之后,似乎找到了窍门。

    “娘,你看我包的饺子!”

    张传芳看着小福贵把他包的饺子举得高高的:“我儿子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包饺子了?

    你包的这个是什么形状?看着好像花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