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孙权驾崩,吴国内讧-《蜀汉我做主》


    第(2/3)页

    “夫人,绩在建业守城,若是江北不能驻留,可带着少主往建业来。”施绩沉着脸,对潘淑许下承诺。

    施绩在吴军之中的职务是上大将军,左大司马,也就是相当于吴军大都督的身份。

    但这个相当于,毕竟不是正式大都督的任命。

    周瑜当大都督时,一言九鼎,诸将莫敢不从。

    到了陆逊为大都督时,威望要弱了一些,要不是有大胜刘备的战绩加成,陆逊的将令也不一定能得到全面贯彻。

    现在,轮到施绩为上大将军,孙吴宗室将领孙峻、孙壹、孙秀等人自不服气,更让施绩为难的是,他的部曲多半在建业城据守,在江北的广陵、海西一带,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弹压孙氏子弟。

    汉贞观元年,吴太元二年,五月。

    吴大帝孙权在广陵病逝,消息传出,吴国上下为之震惊。

    前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并列称雄,一时风光无两,孙权作为后辈,能够与长自己一辈的曹、刘两人平起平坐,本来就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而今,孙权病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吴国在失了孙权掌舵之后,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谁也说不准。

    不过,孙权在之前早留有遗诏,立幼子孙亮继位,孙弘、诸葛恪为辅政大臣,施绩、陆凯、孙峻、滕胤等重臣分别担任朝中重要职务,共同保证吴国朝堂运转。

    从这个人事安排来看,孙权也是费了苦心。

    孙弘是中书令,少傅,代表孙氏宗室利益。

    诸葛恪是元从重臣诸葛瑾的后代,资历深厚,自有一帮孙策当年的旧部子弟相随。

    这两人政见不同,彼此对立严重,正好起到平衡朝堂、防止一家坐大的作用,等到孙亮过几年亲政,则还可以借用一方,铲除另一方势力。

    孙权靠着权谋当上了吴国大帝,留给儿子孙亮的,也是一个充满了算计和平衡的吴国。

    只不过,孙权想得很不错,但他却忘记了,他并不只有孙亮一个儿子,孙权立孙亮为皇帝的遗诏,让争斗了半辈子的南鲁两宫之争成为了笑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