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老去的宋濂-《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3/3)页

    物理和化学,这两科的学生,成了各种工坊新工艺新技术的主要创造人,往往会被那些工坊主高薪聘请。

    往年的时候,人人都说圣贤书好,可能读得起圣贤书的人,却没有几个。

    毕竟是劳苦大众的数量多,毕竟还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赚钱。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新学在浙江彻底的流传开来。

    ......

    不久,马车停在了宋濂的家门前。

    宋濂的家不大,但也不小。

    他小时候很穷,可后来成了朱元璋的幕僚,被朱元璋看重,或多或少都有些家底。

    陈松被人带到了宋濂的卧室,还没有进去,陈松就察觉到了一股死寂之气。

    宋濂被下人搀扶着坐在床上,朱标坐在床边。

    对于宋濂这种重视伦理纲常的人来说,要不是实在起不来,他肯定是会给朱标行礼的。

    两人正在说着话,但是在看到陈松进来后,不约而同的沉默下来。

    “殿下,臣想和富平侯说些话!”宋濂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朱标站了起来,拍了拍陈松的肩膀,走了出去。

    陈松朝着宋濂拱了拱手,道:“晚辈见过宋先生!”

    宋濂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笑着看着陈松:“侯爷乃是当世勋贵,是陛下的重臣,今日能给老朽行礼,实在是看得起老朽!”

    “老先生这是见外了!”

    陈松坐在了床边,道:“老先生在晚辈的心目中,宛若高山仰止一般。老先生的那篇《送东阳马生序》,晚辈到现在还记得!”

    宋濂一喜,说道:“老朽倒是没有想到,侯爷竟然还记得老朽的一篇拙作。不过是一儿戏之言,竟然也入得一代大家之眼!”

    “老先生的道德学问,乃是人家第一流。从此文中可以窥得,老先生幼年求学的艰难,以及对当时人穷欲极奢的不屑。”陈松语气轻柔的说道。

    说实话,《送东阳马生序》确实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别的不说,光是那里面所遭受的苦难,就足以让后人学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陈松将《送东阳马生序》读了一遍。

    “读此文而不受感触者,皆废学恶劳之徒。先生所受苦难,受人敬仰!”陈松一脸钦佩的说道。

    “哈哈哈!”

    宋濂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竟然能被一代大家,开派祖师钦佩,老朽实在荣幸。”

    收起了笑容,宋濂又道:“你说老朽幼时遭受了不少苦难,此事老朽认同。

    但说老朽对那些穷欲极奢之人不屑,却不一定对。”

    宋濂的眼神变得深邃,他开始回忆了起来。

    “老朽若是真的不在意,为何能将他们的服饰配饰记得如此清楚?老朽若是真的不在意,为何会将他们写进文章中?

    老朽不是圣人,争强好胜心有,羡慕嫉妒心亦有。他们不需要读书,便可享受荣华富贵。老朽求学之路,见惯了这种人。若是真的毫无艳羡意,那是哄人的。

    唉,有些事啊,这辈子都无法忘掉,想了想,还是觉得意难平。非圣人也,非圣人也!”

    宋濂闭上了眼睛,不停的摇着头。此时此刻,他并没有用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为炫耀的资本。

    许久之后,他睁开了眼睛。

    “苦难就是苦难,从来都不是好事。圣人害怕我们这些凡人遭受了苦难从而停滞不前,所以才会说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谁不羡慕一出生就能享受荣华富贵?谁不喜欢那种生活?这个世界上苦难太多了,绝大部分人,都要经受苦难。

    圣人们怕我们生活过的太苦,所以就给我们加了点糖。唉,活了一辈子,到头来才参透圣人的道理。”

    两行浊泪从眼角滑轮,宋濂闭上了眼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