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工作、修书、官路-《奋斗在红楼》


    第(2/3)页

    方望闲话了两句,给贾环介绍修书的情况,道:“当年明朝永乐天子以翰林院大学士解缙为总裁,编修永乐大典,历时六年完成。参与编撰人数2169人。此书现存在南京翰林院中有一套。

    明弘治天子以徐溥、刘健修撰《大明会典》,历时五年完成,孝宗死,而未颁行,正德、嘉靖、万历三朝均编修此书。工程浩大。乃研究明史,史家必读之书。

    本朝在世祖时,由国朝唯一的三元,朝廷宰辅林季同为总裁官,编写的《大周全书》。圣上对皇周英华一书的要求,既要有永乐大典之全,又要区别于《大周全书》,同时还要兼顾《大明会典》这样的权威性。”

    老夫无意与宰辅之位,书成之日,就是告老还乡,回金陵之时。暂定以翰林院之力,计7年之功,来完成此书。子玉这几年就安心的跟着我修书。”

    从方望的角度来说,他在京城中修书7年,当然是可以保护弟子7年。当然,汝阳侯(太子)、彭仕鄂联手造谣导致他和贾环都入狱,这只是个意外。

    贾环起身,答应道:“好的,先生。”

    他心中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对方望说。毕竟,方先生是一片好意。他并无意在翰林院中蛰伏七年之久。官场之路怎么走,他有自己的计划。当然,在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之时,暂时还是要低调一点。

    方望和贾环聊了一会儿,给贾环派了任务:在半年的时间内,通读《大周全书》。方宗师并没有将贾环当做修书的主力,派的任务很轻松。他这个弟子,擅长的是实务和权谋,而不是修书。这一点,方望很清楚。

    贾环领到工作任务后,便在翰林院的书阁借出《大周全书》的前两卷,在自己的书案上浏览。因方望重新回来修书,翰林院中变得热闹起来。

    检讨厅中,人来人往,贾环并不关注,心中沉思着。

    方先生派给他的事情很轻松,这很对他的胃口。他并没有将精力投入到修书中的想法。可以预见,七年之后,皇周英华成书,他亦不会被雍治皇帝加官。

    他的翰林之路,最普(苦)通(逼)的走法是这样的:首先,担任翰林院修撰九年后考满。看清楚,是九年。然后,谋求升詹事府的左右中允(正六品)。

    再看看翰林院侍读,侍讲有无空缺,补入。累迁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学士,兼任六部侍郎,准备入阁。

    走到正六品后,后面这段路,每一步,都需要竞争、运作、功劳、机遇、运气。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以他的年纪,熬资历到兼任侍郎,活的久点,六部尚书可期。再往后,是否进入军机处,就不是年龄能决定的了。

    这样的一条官场之路,崎岖而费时,贾环怎么可能愿意?他要走的是宰辅之路。

    贾环笑一笑,喝了口茶。看着手中的《大周全书》,思路转到除揣摩天子修书的意图上。

    雍治皇帝的要求,说简单的点、透彻一点,其实就是要求方宗师修书替他夺位洗白。

    洗白的手法,就是在要求《皇周英华》如同《大明会典》一般,成为权威性的史书、史料,然后在史书中携带私货,把某些地方给修改掉。
    第(2/3)页